小心!补钙并不能治疗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没有示警标志,通常该病的首发征象就是骨折。临床上多数老年女性认为日常补钙就是在治疗“骨松”,其实补钙只是预防并不是治疗。建议六七十岁的老人,及时通过处方干预来提高骨密度、增强骨强度,从而降低骨折风险。



“骨松”严重危害被忽视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悄无声息的全身性骨骼系统疾病,医学界称之为“隐形流行病”。起初并没有明显的症状,极易被人们忽视。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升高。据统计,我国60~69岁的老年女性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高达50%-70%,老年男性发生率为30%,70岁以上老年女性的发生率几乎是100%。


骨质疏松症在年龄较大的绝经后妇女中尤其普遍,它能增加骨折的危险。髋部和脊柱骨折明显与该人群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有关。对于50岁以上的女性,髋部骨折的死亡率与乳腺癌相同,是其他妇科肿瘤的2-15倍。专家表示,骨质疏松性骨折所造成的危害其实和中风、心肌梗塞的危害是一样不容小觑的。小骨折就如小中风,大骨折就如大中风,骨质疏松性骨折往往会导致患者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补钙只能预防“骨松”


随着近几年骨质疏松疾病知识的普及,公众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有明显的提升,但是如何正确治疗,仍存在不少认知误区。“许多人认为日常进行高钙饮食或者补充钙剂就能预防甚至治疗骨质疏松症,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认知。”可怕的是,骨质疏松症没有示警标志,通常该病的首发征象就是骨折,如上面提到的张大妈就是先骨折才发现自己患上了骨质疏松。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人,预防再次骨折成为治疗的首要目标。


如果仅仅通过生活方式途径可能不足以用来预防骨丢失或减少骨折危险,它只是通过药物方法预防和处理骨质疏松症的基础,应对骨质疏松症,单纯补钙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及时通过处方干预来提高骨密度、增强骨强度从而降低骨折风险。


 

“一成一破”治疗“骨松”


在人的骨头里,有“一成一破”的两种细胞,即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顾名思义,成骨细胞是促进新骨的形成,而破骨细胞是消化旧骨。当破骨细胞功能大于成骨细胞功能时,骨量丢失加速,骨质自然日渐疏松。


在最近几年,愈来愈多的药物用来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症。这些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骨吸收抑制剂,另一类为刺激骨形成的药物。第一类抑制骨吸收药物使用的比较多的是雌激素和雌激素+孕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易维特),降钙素和双膦酸盐(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盐、唑来磷酸盐等);对于严重骨质疏松已经骨折的患者,通常使用刺激骨形成的药物。如能够显著增加骨密度的氟化物,但是在增加骨密度的同时,其脆性也显著增加导致骨强度的下降,现在已经不太使用。目前国际上使用的是甲状旁腺激素,一个促进新骨形成的药物如特立帕肽注射液,能显著缓解躯体疼痛,让老年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生活品质。

  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

  1.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

  2.您的父母有没有过轻微碰撞或跌倒就发生髋部骨折的情况?

  3.您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品吗?

  4.您身高是否比年轻时降低了(超过3cm)?

  5.您经常大量饮酒吗?

  6.您每天吸烟超过20支吗?

  7.您经常患腹泻吗(由于消化道疾病或者肠炎而引起)?

  8.女士回答:您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

  9.女士回答:您是否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了怀孕期间)?

  10.男士回答:您是否患有阳痿或者缺乏性欲这些症状?


只要其中有一题回答结果为“是”,即为阳性。应引起警惕,建议到正规医院接受诊断。


骨质疏松的演变过程


50岁 绝经期

有血管舒缩症状,如潮热等

55岁以上 绝经期后期

脊椎骨折比其它类型的骨折危险性更高

75岁以上

脊椎后凸有髋部骨折危险


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三大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该型又分两个类型,Ι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见于绝经不久的妇女。Π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在65岁后发生。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由其他疾病(如肾衰竭、过量甲状腺荷尔蒙或白血病),或药物(如类固醇)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遗传家庭史,女性多于男性。妇女妊娠及哺乳期所发生的骨质疏松也可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



把文章分享到